台灣茶葉評鑑比賽大集合──產業活力、品牌信任與消費指南

台灣茶產業長期以「茶葉評鑑比賽」作為品質認證、品牌建立、產業交流的重要管道。全台各地農會、茶葉協會、產地特定組織,每年都會舉辦數十場茶葉比賽。主辦單位涵蓋農業部農糧署、各縣市農會、專業茶葉協會,甚至茶區地方公所助力推廣。

知名比賽如南投縣茶葉產業協會舉辦的「南投名間松柏嶺比賽茶」、台中市農會的「梨山高山茶評鑑」、嘉義縣梅山農會「阿里山比賽茶」、新竹北埔鄉農會「東方美人茶評審」,台東關山鎮農會「關山紅茶比賽」等,都是茶業流通與消費者選購指標。

每場評鑑比賽皆有嚴密的流程: 先由參賽茶廠或業者提出檢驗申請,經主辦方採樣、農藥殘留及產地認證初審,才可正式進入比賽。評審團由產業資深專家、品茶師、研究單位組成,評比茶葉外觀、香氣、滋味、湯色等多項指標,最終頒發頭等獎、金獎、優良獎等獎項。 得獎…

閱讀更多 about 台灣茶葉評鑑比賽大集合──產業活力、品牌信任與消費指南
  • 0

台灣茶產業淺談(下):精緻加工、批發包裝與市場流通解析

台灣茶產業在初級加工完成後,毛茶會再送入茶葉加工廠進行多道精緻處理:如色選、撿枝、篩選、烘焙、真空乾燥等步驟。這些工序有助於提升成品茶的風味、色澤及穩定度,也利於茶商採購時清楚辨識產品規格。

在包裝層面,批發茶葉常見多種規格,如「30斤一件」的大宗包裝、半斤、四兩、二兩的小包、12克一泡包等,滿足不同茶行、飲料店、零售通路的多元需求。部分茶廠亦提供碎茶、老葉等副產品,作為茶包原料或調配其他飲品。

茶葉批發合作流程,通常包含:需求洽詢→樣品試飲→品項選定→明細報價→回單訂購→出貨與開立履歷證明。專業茶廠多會出示產地認證、比賽獎項及產銷履歷資料,確保品質與安全。採購時,茶商可根據茶葉外觀、香氣、滋味、履歷標章等細節判斷品質,並注意出貨數量、包裝種類、物流條件等。

閱讀更多 about 台灣茶產業淺談(下):精緻加工、批發包裝與市場流通解析

  • 0

台灣茶產業淺談(上):從茶園管理到茶葉源頭供應鏈

台灣茶產業根基深厚,自清末至今已發展出自成一格的供應鏈。茶葉之路始於茶園的細心管理,因氣候、海拔、土壤等自然條件,形成各產區獨特風味。茶園管理包含茶樹種植、修枝疏葉、病蟲害防治與土壤改良,每一步都決定後續茶葉品質。

採茶也是技術活。茶農依不同品種與季節,選擇手工採摘或機械採摘。各類茶系——烏龍、紅茶、東方美人、綠茶、佳葉龍茶、老茶——採摘方式與時機不盡相同,依品種特性與產地習慣靈活調整。

製茶工序則因茶種有異。烏龍茶重萎凋、揉捻、發酵與焙火;紅茶則完全發酵,綠茶注重前置不發酵工藝確保鮮綠色澤。毛茶是指初製未精修的茶葉,品質高下端賴茶園狀況與製茶功夫。

毛茶進廠後會進行色選、撿枝、篩選、烘焙…

閱讀更多 about 台灣茶產業淺談(上):從茶園管理到茶葉源頭供應鏈
  • 0

茶行轉型進行式──新生代突破與台灣茶葉批發的未來新視野

台灣茶行盤商過去一直是地方茶業流通的關鍵樞紐。早年外務人員走遍各縣市拜訪茶行、奉送茶樣,或以電話行銷廣找客源,成就自茶園生產、加工到零售一條龍的銷售網絡。 然而,近十年隨著市場結構改變及網路多通路崛起,傳統茶行面臨人口老化、經營困難,與茶廠直接對接比例逐漸降低。

產業調查顯示,茶行開店人口不斷老化,多為資深業者憑藉多年信譽與人脈維持採購,但新世代投入開茶行意願低落,不少茶行只求「過一天算一天」。部分地區的茶行密度下降,老店陸續歇業,反映出產業正迎來轉型的黃昏時刻。

面對這些挑戰,茶廠及新生代茶商正積極轉型:傳統實地拜訪與寄送樣品,逐漸被官網建置、Facebook粉絲團、Instagram分享、LINE客服、YouTube教學等數位多通路經營所取代。各大茶葉品牌也投入網路行銷、電商銷售,透過社群推廣與粉絲互動,迅…

閱讀更多 about 茶行轉型進行式──新生代突破與台灣茶葉批發的未來新視野
  • 0

境外茶混充危機與產銷履歷QR CODE──台灣茶葉市場迎來信任改革

台灣茶葉產業具備高山優勢與世界級聲望,卻也長年受到境外廉價茶樹混充本地茶葉的威脅。在媒體報導與產業觀察中,屢見「大陸茶充當台灣茶銷售」、「便宜進口茶冒名本土茶飲」的案例,不僅考驗產業道德,也動搖消費者對本地茶的信心。

針對此問題,農業部與農糧署全力推動「產銷履歷QR CODE」;所有參加農會茶葉比賽的產品必須經過產地與農藥殘留檢驗,只要通過認證,產品就會具有獨一無二的履歷標章與QR CODE。農糧署產銷履歷農產品資訊平台可查詢合格茶葉詳細資訊,農糧署食品追溯追蹤平台則讓民眾追查來源更便利、安心。

現今,多數具規模的茶商、茶行批發購買時,皆要求供應商出示合格履歷證、茶葉比賽得獎記錄或相關檢驗報告。消費端建議於購買茶葉時,盡可能選擇包裝上帶有標章與履歷編號的產品,並可利用上述政府平台網站查詢真偽,減少…

閱讀更多 about 境外茶混充危機與產銷履歷QR CODE──台灣茶葉市場迎來信任改革
  • 0

什麼是 台灣高山茶 四大天王?

什麼是 台灣高山茶 四大天王 ,台灣高山茶 四大天王是由樂菁茶業於 2017年開始推出的頂級高山茶組合,讓喜愛台灣高山茶的茶友有收藏與品味的機會。台灣高山茶四大天王 是指:福壽山農場的福壽長春茶、武陵農場的武陵長青茶、華岡的台灣第一等,以及大禹嶺100K。 這些茶品以其獨特的風味和品質,被譽為台灣頂級高山茶的代表。高山茶 四大天王,福壽長春茶,武陵長青茶,華岡台灣第一等 ,大禹嶺100K 懂茶的朋友都了解這些出品茶廠的原裝茶品來之不易,更別說一次擁有四大天王,連續多年為茶友推出,2025年四大天王全員到齊。台灣高山茶 四大天王 2025來了,樂菁茶業連續8年推出限量典藏。 包括:福壽山農場 #福壽長春茶、武陵農場 #武陵長青茶、華岡 #台灣第一等以及 #大禹嶺100K,出品茶廠之原封包裝,100%源自各知名茶廠,包括:退輔會福壽山農場、退輔會武陵農場、一頂天 天池製茶廠。 樂菁茶業 連續多年為品味佳茗人士特別推出,珍稀原封,台灣頂級高山茶四大天王。 高山茶 四大天王,福壽長春茶,武陵長青茶,華岡台灣第一等 ,大禹嶺100K 1-大禹嶺100K-陳俊界 2-福壽山農場-長春茶 3-一頂天-華岡台灣第一等 4-武陵農場-長青茶 台灣高山茶的「四大天王…
閱讀更多 about 什麼是 台灣高山茶 四大天王?
  • 0

台灣高山茶區介紹與海拔高度介紹

大禹嶺茶區 大禹嶺茶區位於梨山山系,海拔2,300~2,600公尺。此地的茶葉生長在四季雲霧繚繞、日夜溫差大的環境中,氣候冷涼、茶葉生長緩慢,質地厚實。大禹嶺茶以其柔順、芬芳、味甘帶甜、香醇清新的風味著稱,茶湯呈現金黃帶綠色,清澈透明,散發著自然的香氣。這些茶葉經手工採摘和輕度發酵,保留了原始茶山的氣息,使得口感生津齒頰留香,回味無窮。 福壽山茶區 福壽山茶區位於南投縣、台中市與花蓮縣之間,海拔2,000~2,400公尺。此地盛產各式溫帶水果、高山茶及高冷蔬果。福壽梨山茶葉生長在礫質壤土及頁岩地形中,經年低溫環境和白雪洗禮,使得茶湯鮮美、清甜滑口。其特點在於入口有特殊的滋味,類似醍醐味,果膠質含量高,滋味甘醇、香氣淡雅,水色蜜綠顯黃且耐沖泡,香氣高雅清新。 梨山茶區 梨山茶區位於海拔2,100公尺,這裡的茶樹生長在晝夜溫差大、雲霧繚繞的環境中。梨山茶的芽葉柔軟、葉肉厚、果膠質含量高,香氣淡雅,水色蜜綠顯黃,滋味甘醇、滑軟耐沖泡。茶湯具有凝聚香甜的特點,一年僅採收2-3次,因此茶葉肥厚,茶湯特別柔軟且回甘強烈。 杉林溪茶區 杉林溪位於南投、雲林、嘉義三縣交界處,海拔1,100~1,600公尺。這裡四季雲霧繚繞、氣候涼爽…
閱讀更多 about 台灣高山茶區介紹與海拔高度介紹
  • 0

立體茶包包裝自動化

台灣茶葉立體茶包批發,茶農茶園茶廠包裝自動化,自產自製自銷 迎接不同世代對於茶葉的使用方法,便利的茶包,能讓消費者隨時沖泡飲用,然而!坊間的茶包有很多種包裝方式,其中單價較昂貴的原片立體茶包,大部份以氮氣充填的方式,大氣科學常識:空氣中78%的氮氣、21%氧氣、還有1%的稀有氣體和雜質組成的混合物。所以您所拿到的氮氣充填茶包裡面是空氣還是氮氣? 純氮氣充填的環境勢必是在無氧的環境中。 少數使用真空抽取的立體茶包,真空的抽取機制無法將茶葉顆粒間隙裡的氧氣抽走,所以難以達到100%。所以如果要確保包裝內接近無氧,除了抽真空之外,置入脫氧劑是必要的。如何減少人手的接觸與生產潔淨度,自動化設備將是輔助生產的重要一環。 樂菁茶業於2018年與機台廠商合作研發立體茶包真空+脫氧劑的自動化包裝方式,並獲得台灣新型專利,為的就是茶葉原封住茶廠直送的鮮醇,從茶廠製成、包裝品檢到送到客戶、消費者手中,在打開沖泡的那一刻都鎖住原來味道,無論高山茶獨具的山虹氣、喉韻、香氣,都能接近完美的重現。 樂菁茶廠自有二座製茶廠,數甲高海拔茶園,採茶班團隊與製茶師傅,多年來為各縣市茶行與批發客戶提供穩定的茶葉品質與快速的服…
閱讀更多 about 立體茶包包裝自動化
  • 0

中南部各茶區特色說明

中南部各茶區特色說明 文/ 林儒宏 一、 梨山、八仙山茶區 本茶區均屬臺中市和平區,地質屬砂質片狀礫岩,土壤排水良好,但相對保水及保肥力不佳,但以臺灣山區多雨之氣候型態,其地質狀態對茶葉製造有利,在雨季連續下雨後,其茶菁含水量相對較低,適合製造香氣高、滋味清醇之特色茶。本茶區栽培品種以青心烏龍為主,製造茶類為輕發酵之半球形部分發酵茶,因地理位置及海拔差異,兩區所產製之茶類特質略有差異,八仙山茶區之茶質滋味較濃稠。梨山茶區因海拔高、氣溫低,部分區段一年只能採收 2~3 次,因其氣候冷涼,茶菁肥厚,成茶外觀色澤翠綠,水色蜜綠帶黃,香氣清揚,滋味清醇鮮爽為其最大特色。 二、 芬園茶區 本區僅小面積栽培,位屬八卦山脈最西段,地勢較低,栽培以青心烏龍及臺茶 12 號為主,產製之半球形包種茶與名間及青山茶區相類似,具清香或焙火特色。 三、 名間、青山茶區 名間茶區因其地勢平坦、土壤深厚、產量高,茶園更新較容易,故其栽培品種較多元;名間茶區早期栽培以武夷、青心烏龍、青心大冇為主,茶業改良場推出臺茶 12 號、 13 號後取代了原來的栽培品種,後續四季春品種因其早春晚冬茶菁產量高,亦適合機械採摘,復又取…
閱讀更多 about 中南部各茶區特色說明
  • 0